.*?
职 务:所长
职 称:研究员
学 历: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国际科技关系,科学社会学,科技创新政策与治理;科技人才政策
个人简介
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攻读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研究员,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国际合作与科技外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科学社会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科研诚信与负责任创新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学会科学社会学专委会副理事长,技术社会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科技伦理专委会委员;北京市社会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
国际科技关系,科学社会学,科技创新政策与治理;科技人才政策
主持课题 (2014年以来)
2023~ 国际科技组织聚居区的国际经验研究(中国科协)
2023~ 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国际科技创新治理重点问题(科技部国际合作司)
2023~ 中美民间科技创新交流合作模式研究及政策建议支撑(科技部国际合作司)
2022~ 中国与拉美有关国家科技政策研讨与智库交流(科技部国际合作司)
2022~2023 深圳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路径研究(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2022~2023 北京国际科技组织集聚区建设研究(北京市科协)
2022~2023 北京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北京市科协)
2022~2023 第五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北京)专项调研(中国科协创新院)
2021~2022 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创新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研究(国务院妇儿工委办)
2021~2022 党的领导下创造良好创新环境和氛围研究(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专项)
2020~2023 人工智能与教育系统共生演化社会实验研究
2020~2020 我国科技界科研作风学风建设状况年度监测(科技部监督司委托任务)
2020~2020 新时期加强基础研究的总体考虑(科技决策支撑中心自选项目)
2019~2020 前沿科技领域重大科技伦理问题研究(国家高端智库项目)
2018~2023 西部地区居民生活状况与发展研究(挪威外交部委托)
2018~2020 科技改革发展五个重大问题—科技界的学风如何更加扎实(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专项)
2017~2019 北京市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北京市科协委托)
2017~2019 科技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与政策问题研究(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专项)
2016~2017 国家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中期评估(中组部委托项目)
2016~2017 科技部专业技术二级岗位设置相关问题研究(科技部人事司委托任务)
2015~ 2017 重点领域的科技创业动态跟踪调查(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专项)
2015~2017 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公众形象调查(第四轮,中国科协)
2015~ 2017 北京市科协调查站点基本情况调查体系研究(北京市科协)
2015~2017 科研信用体系与社会信用体系联动机制研究(科技部政策司委托项目)
2014~20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科学共同体中的形象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4~2015 科技社团在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中的作用(北京市科协)
2014~2015 大数据分析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北京市科协)
2014~2015 借助新媒体创新科普传播方式研究(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
2013~2014 北京市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北京市科协)
发表成果(2014年以来)
专、译、编著:
1.《可疑的赛先生——我国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独著),社科文献出版社(将出版)
2.《北京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合著),科技文献出版社(即将出版)
3.《科技政策研究之社会调查方法》(合著),科学出版社(即将出版)
4.《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2006-2018)(编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0
5.《中国科技发展70年(1949-2019)》(编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0
6.《中国的包容性创新》(编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
期刊文章(2014年以来):
1.Lei Huang, Miltos Ladikas, Jens Schippl Dipl.-Geogr., Guangxi He, Julia Hahn. Knowledge mapping of 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pplication scenario: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the basic research of data-driven autonomous vehicles. Technology in Society. Volume75, Nov., 2023, 102360(接受,待出版)
2.Zhengyan Zhang, Ying-Chih Chen, Guangxi He, Hsiao-Ching She, Jhih-Cheng Chen. Thinking and Practicing Like a Scientist? Examining K-12 Student Mental Images of Scientists through a Large-Scale Survey-Based Study. 2023.5. ASIA-PACIFIC SCIENCE EDUCATION, 2023(5):1-31.(接受,待出版)
3.叶锦涛,何光喜,张文霞. “中国民众对科学家形象评价的变迁研究(2007-2021)”. 《中国科技论坛》,2023.11
4.何光喜, 卢阳旭, 推进我国科技伦理治理现代化的对策建议——基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科技创新设置‘伦理屏障’的思考,《国家治理》,2023.6
5.黄宁,赵曦梦,何光喜, 中国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对外开放的现状与前景.科技导报, 2023, 41(2):8.
6.李睿婕,何光喜, 科研创新中的性别平等.中国科技人才, 2023(1):29-34.
7.Yina Zhu, Guangxi He, Lu Gao, Complementarity or substitution? The interaction effects between knowledge and trust on public attitudes toward genetic modifi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Opinion Research, Volume 34, Issue 3, Autumn 2022, edac027
8.汪栋, 荣维博, 张桂阳,何光喜,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政府治理质量与科技创新的门槛效应分析. 中国科技论坛, 2022(9).
9.何光喜,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的形势、挑战与展望. 科技中国. 2022(9).
10.张文霞, 卢阳旭, 何光喜. 关于科技伦理治理的几点认识. 科技中国, 2022(8).
11.课题组,"我国科技伦理治理的核心议题和重点领域",《国家治理》,2022.4
2.马健铨, 何光喜. 科技界与公众对科学家精神的认知比较研究. 中国科技论坛, 2022(2).
13.何光喜, 张新庆, 赵延东,等. 我国医学科研人员对科研伦理的认知和态度——基于一项全国性抽样调查结果.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2(1).
14.王爽, 张新庆, 赵延东, 何光喜,张海洪. 我国医学科研人员的伦理认知及培训需求状况分析. 中国医学伦理学,2022.(1)
15.Huang L, Ladikas M, He G, et al. A multi-sided market of personal data resource allocati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China’s car-hailing platform. Competition and Regulation in Network Industries, 2021, Vol. 22(3-4): 189–211
16.朱依娜,何光喜,“信任能够降低公众的技术风险感知吗?——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例”,《科学学研究》, 2021.11
17.Huang L, Zhao Y, He G, et al. “Data access as a bog competitive advantage: evidence from China’s car-hailing platforms”. Data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2020
18.薛姝,何光喜,“从科研人员角度看当前我国基础研究存在的问题”,《科技中国》,2021.10
19.刘玮琳,何光喜,刘冬梅,“贫困地区淘宝村的增收效应——基于2005-2018年四省份县域数据的实证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21.
20.黄宁,何光喜,毕亮亮,“外资研发撤离的‘悖论’及其成因”,《科技中国》,2021.8
21.赵延东,叶锦涛,何光喜,“突发风险事件中公众对科学家的信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软科学》,2021.7
22.黄宁,丁明磊,何光喜,“中美科技合作的‘相对收益困境’与破解之策”,《科技中国》,2021.7
23.薛姝,何光喜,“科研人员眼中的科技人才评价”,《中国人才》,2021.6
24.张娟娟,何光喜,薛姝,“工作时长如何影响科技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基于北京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中国科技论坛》,2021.5
25.薛姝,何光喜,张文霞,“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校企融合协同创新的国际经验及启示”,《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21.5
26.杨欣萌,何光喜,“面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型创新政策:理论与中国实践 ”,《中国科技论坛》2021(1)
27.黄磊, 赵延东, 何光喜,“从开放获取到开放科学的变化与挑战——基于多指标比较的文献计量分析”,《科技管理研究》 2020 (11)
28.张正严,朱依娜,何光喜,“中国青少年心目中的科学家内在形象调查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20(10)
29.薛姝,何光喜,“对《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若干重要问题的讨论”,《科技导报》,2020(13)
30.杨欣萌,何光喜,“面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型创新政策:理论与国外实践”,《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20(7)
31.朱依娜,何光喜,“新闻从业人员对转基因技术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科学距离"模型的解释”,《中国软科学》,2020(7)
32.张文霞, 何光喜, 赵延东, 张新庆,“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视角下的医学研究伦理责任探究”,《医学与哲学》, 2020 (6).
33.黄磊, 何光喜, 赵延东等,“建议尽快推动开放科学在我国的落地和发展”,《科技中国》,2020(2)
34.朱依娜, 何光喜,“社交媒体对科学研究的影响机制初探——基于一项全国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科学与社会》,2019(2)
35.卢阳旭, 何光喜,“我国人工智能治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基于科技公共治理视角”,《行政管理改革》,2019(《新华文摘》篇目辑要)
36.薛姝, 何光喜,“新时期科技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指标”,《科技导报》,2019.37(10)
37.石长慧, 樊立宏, 何光喜,“中国科技创新人才生态系统的演化、问题与对策”,《科技导报》,2019.37(10)
38.何光喜,“政策研究中正确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若干思考”,《科技中国》,2019.8
39.张悦悦, 何光喜, 张文霞,“扭转思维,提升国际科技治理话语权和领导力”,《科技中国》,2019.257(02)
40.赵延东, 李睿婕, 何光喜,“新时期我国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的社会功能分析”,《中国软科学》,2018.330(6)
41.胡志坚, 卢阳旭, 赵延东, 何光喜,“重视新技术可能导致的社会风险及时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科技中国》,2018(8)
42.何光喜,石长慧,薛品,赵延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科学界的形象——基于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中国科学基金》,2016.5
43.朱依娜,何光喜,“学术产出的性别差异:一个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社会》,2016.4
44.何光喜,张文霞,樊立宏,“科研软环境亟待改善”,《中国人才》,2016.5
45.李锋亮,王云斌,何光喜,“什么因素影响了大学教师的学术发表”,《教育发展研究》,2016.6
46.石长慧, 张文霞, 何光喜,“企业科技人才匮乏的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创新科技》,2016.(3):18-19.
47.樊立宏,何光喜 ,张文霞,石长慧,“海外归国高层次科技人才对我国科研环境的认知与评价”,《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5.11
48.何光喜,赵延东,张文霞,薛品,“公众对转基因作物的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基于6城市调查数据的社会学分析”,《社会》,2015.1(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转载;(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49.王奋宇,卢阳旭,何光喜,“对我国科技公共治理问题的若干思考”,《中国软科学》,2015.1(《新华文摘》论点摘编)
50.何光喜, 石长慧, 樊立宏,“屠呦呦获奖与论文考评”,《决策探索(下半月)》, 2015(12)
51.何光喜,朱依娜,“城镇公众对科学家的刻板印象及其影响因素”,《科学学研究》,2014.8(《新华文摘》论点摘要2014.21)
52.何光喜,赵延东,杨起全,“我国科研资源分配不均等程度初探”,《中国软科学》,2014.6(《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创新政策与管理》转载2014.11;《科技创新导报》,2014.28)
53.杨璐,何光喜,赵延东,“我国农技推广人员的高职业忠诚度及其原因分析”,《中国科技论坛》,2014.12
54.朱依娜,何光喜, 高校教师工作与科研时间的性别差异及其中介效应分析,《科学与社会》,2014年秋季刊
55.李强,赵延东,何光喜,“ 对科研人员的时间投入与论文产出的实证分析”,《科学学研究》,2014.7
56.薛品,何光喜,张文霞,“互联网新媒体对科学家公众形象的影响初探”,《科普研究》,2014.6
57.卢阳旭,何光喜,赵延东,“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邻避’运动:形成机制与治理对策”,《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4.4
58.鲁晓,洪伟,何光喜,“海归科学家的学术与创新:全国科技工作者调查数据分析”,《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14.11年(第12辑)
59.杨璐,何光喜,李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调查分析”,《软科学》,2014.6
60.马忠才,赫剑梅,何光喜,“藏族人口教育获得影响因素研究”,《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论文集文章(2014年以来):
1.Sophie van Baalen, Krishna Ravi Srinivas, and Guangxi He. Challenges of Global Technology Assessment in Biotechnolog-Bringing Clarity and Better Understanding in Fragmented Global Governance. 载Leonhard Hennen, Julia Hahn, Miltos Ladikas, Ralf Lindner, Walter Peissl, Rinie van Est (eds), Technology Assessment in a Globalized World: 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Transnational Technology Governance. Springer, 2023 (open access)
2.黄宁,卢阳旭,马双,李睿婕,何光喜. 我国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的现状与展望. 载伍建民主编, 北京推进“一带一路”数字创新研究.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3
3.卢阳旭、李睿婕、杨欣萌、何光喜、赵延东,“汶川地震十年重建发展状况监测报告2008-2018”,《社会蓝皮书:201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科文献出版社,2019
4.卢阳旭,何光喜,赵延东,“中国共享经济发展与社会影响调查报告”,《社会蓝皮书:201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科文献出版社,2018
5.赵延东,李睿婕,何光喜,“当代中国专业技术人员的规模和心态”,《当代中国阶级阶层变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6.何光喜,廖苗,石长慧,张文霞,赵延东,“我国公众对转基因的认识与态度”, 《社会蓝皮书:201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科文献出版社,2017
7.He Guang-xi, Zhao Yan-dong,Zhang Wen-xia, & Xue Pin, Knowldege, trust, risk perception and acceptance: a sociological analysis on public acceptance of GM crops in China. In: Ecological risks and disasters—new experiences in China and Europe, edited by Li Pei-lin & Laurence Roulleau-Berger, Routledge, 2016
8.薛品,薛姝,何光喜,“面向少年儿童的新媒体科普:现状、挑战与建议”,《中国少年儿童发展蓝皮书2014-2015》,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9.薛品,石长慧,张文霞,何光喜,赵延东,“教育期望.职业期望.出国期望——中小学生家长对子女未来期望的研究”,《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科文献出版社,2014
报纸杂志文章(2014年以来):
1.“充实‘三支队伍’力量,完善科技治理体系”,《科技日报》理论版,2022.8.1
2.“如何让科研人员静心坐热‘冷板凳’”,《光明日报》人才版,2022.5.15
3.“促进基础研究,新型举国体制要做好‘加减法’”,《科技日报》理论版,2021.8.16(学习强国转载)
4.“民生领域创新成果频出”,《光明日报》,2019.10.10
5.“坚持以创新驱动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科技日报》,2019.1.21
6.“传统产业改造不能只靠高新技术”,《科技日报》,2018.3.23
7.“人才竞争,既要鼓励也要规范”,《科技日报》,2018.3.18
8.“社交媒体影响科研者学术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9.12
9.“共享单车,只是共享经济1.0版”,《科技日报》,2017.3.11
10.“屠呦呦获奖与论文考评”,《光明日报》,2015.12.11
11.“改革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光明日报》,2015.11.20
12.“科研人员的时间去哪儿了?”,《科技日报》,2014.6.12
13. “更加重视科技工程项目的社会风险”,《学习时报》,2014.3.3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
版权所有 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 - B体育IOS版下载安装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备号:京ICP备10036465号-1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