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略院丁明磊研究员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采访:为科技发展和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日期:2022-12-01        来源:

字体:【

    “中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订114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中国深度参与近60个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参与度不断提升;中国分三批启动53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培训超过1.5万名国外科技人员,资助专家近2000人次;2021年中外合著科技论文数量已达18.3万篇,合作伙伴涉及169个国家”……日前,中国科技部公布一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在加强政府间科技交流、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等方面不断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当今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显著变化。专家指出,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促进科技成果为更多人所及所享,为全球科技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以开放态度推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为增进全人类共同福祉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从“跟跑”到“并跑”“领跑”

  位于塔吉克斯坦的萨雷兹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天然堰塞湖。由于地处地震活跃地带,科学家预测,该地一旦发生地震,萨雷兹湖大坝将有崩溃决堤的危险,涌出的湖水将危及中亚广大地区。

  不久前,首个基于北斗技术的变形监测系统在萨雷兹湖大坝开通运行。该系统由中塔双方合作建成,实现了对大坝的实时毫米级变形监测,为大坝安全和当地人民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北斗技术走向世界,是中国加强科技领域合作的一个缩影。

  中国风云气象卫星与国际灾害管理机制对接,为40多个国家提供空间技术等应急保障服务,帮助当地应对强降雨、热带气旋、洪涝等自然灾害;中国轨道交通技术和装备走出国门,中欧班列、中老铁路、雅万高铁、蒙内铁路拉动沿线经贸增长;中国菌草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有力促进当地减贫、就业……中国既是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贡献者。

  “中国在许多前沿科技领域已逐渐从过去的‘跟跑’转变为‘并跑’甚至是‘领跑’。而且,中国积极与世界共享科技发展成就,尤其重视将科技创新成果运用于解决气候变化、能源、环境、农业、健康等关乎全人类福祉的领域,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清华大学科技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朱旭峰对本报记者表示。

  中国科技部数据显示,自2017年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动以来,中国分三批启动53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支持3500余人次的青年科学家来华开展为期半年以上科研工作,培训超过1.5万名国外科技人员,资助专家近2000人次。同时,中国面向东盟、南亚、阿拉伯国家等建设了8个跨国技术转移平台,并在联合国南南框架下建立“技术转移南南合作中心”,基本形成了“一带一路”技术转移网络。

  “中国与非洲、东盟、南亚、阿拉伯国家、拉美共同体、上海合作组织、中东欧国家等建立了七大科技伙伴计划,通过共建国家联合实验室、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实施国际科技特派员等,与发展中国家共同推动科技进步,为发展中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供支持。”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研究员丁明磊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随着云计算、5G、大数据等技术的普及应用,数字经济成为中国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内容。

  “中国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带动数字科技成果惠及更多发展中国家。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到物联网、移动金融等新技术应用,中国密切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开展合作,助力当地数字化转型。此外,中国企业也是推动中国技术走出去的重要力量。”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葛天任向本报记者表示。

  “强大的中国对每个人都有益处。”肯尼亚主流广播电台Capital FM报道称,中国不断征服科技前沿、推动经济发展。创新技术不仅会在中国使用,还会在有中国项目的国家和地区落地。

  “中国声音”愈加响亮

  在全球科技治理平台上,“中国声音”愈加响亮。

  11月16日,中国裁军大使李松率团出席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特定常规武器公约》2022年缔约国大会,并向大会提交了《中国关于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立场文件》。立场文件就人工智能生命周期监管、研发及使用等问题提出一系列中国主张,为推动形成国际人工智能治理方案进行了有益探索。

  近年来,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充分利用多边舞台,参与全球科技规则制定、议程设置、统筹协调、治理改革,已加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平方公里射电望远镜等近60个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参与程度越来越广、越来越深。在二十国集团(G20)科技创新部长会议、上合组织科技部长会晤、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部长级会议、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等多边机制中,中国主动提出创新议题、发出合作倡议。

  丁明磊表示,近年来,中国在健康、气候变化、传染病防治、互联网治理等领域的科技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不仅让中国拥有越来越广泛的“科技朋友圈”,也有力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科技创新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中国从全球科技创新的参与者、跟随者向贡献者、引领者转变。“中国深度参与多边科技治理机制,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丁明磊说。

  日前,国际标准制定机构IEEE标准协会正式通过了“可信密态计算”国际标准的立项。该项目由多家中国单位共同参与,为平衡大数据应用和公民隐私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机制。

  “中国科技发展水平决定了我们已经具备探索和构建科技发展的伦理准则与治理体系的条件和能力,能够更积极地为全球提供科技治理的‘中国方案’,在世界科技竞争中争取规则制定。为此,中国做好了组织制度和人才方面的充分准备。”朱旭峰说。

  2019年,中国组建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并先后成立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医学三个分委员会,加快中国科技治理与全球科技治理接轨,为中国参与世界科技治理的规则制定提供了重要话语权基础。与此同时,中国支持中国科技工作者、科技组织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组织事务,支持推介中国科学家担任重要国际组织领导职务,支持在中国境内设立国际科技组织。迄今,中国已加入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在国际科技组织担任高级职务的中国专家学者人数超过1200人。

  朱旭峰表示,中国重视发挥知名科学家的国际影响力,着力塑造“中国科学共同体”的品牌效应。中国还在加速开展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培养能够连接科技知识、行业研发和市场动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了解科学技术的监管者和熟悉公共治理的科学家,不断满足前沿技术发展和治理的需要,充分回应科技发展中的伦理争议和国际争端。

  “中国科技工作界和科技工作者在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新兴科技领域积极发声,提出建设性意见,在科技治理规则盲区参与建设新规则,在前沿技术领域和行业标准制定上发挥关键作用。”朱旭峰说。

  以开放姿态坚持创新合作

  面对能源安全、粮食安全、气候变化、新冠肺炎疫情等全球性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国一贯重视同各国开展科技创新合作,与世界共享发展红利。

  国际知名科技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今年发布的自然指数显示,2015年至2021年,中国对世界高质量科研产出的贡献率增幅高达81%,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国家。其中,中国清洁和可负担能源领域研究产出位居全球第一。此外,中国同世界积极开展科研合作,其中,中美科研合作保持韧性,科研合作程度最高。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中国仍面临‘卡脖子’困境。因此,有必要积极融入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国际科技创新经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同时,中国新发展也给世界带来新机遇,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开放合作仍是历史潮流。”葛天任说。

  面对国际上鼓吹科技霸权和“脱钩断链”的声音,中国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开放合作的态度。

  多年来,中国持续推动对外科技合作交流,研究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积极支持外籍专家牵头参与中国科技计划。自2015年重点研发计划设立以来,已吸引一大批外籍科学家担任项目或者课题负责人。同时,中国陆续探索出相关政策,为外国人才出入境、就业居留提供便利。

  11月28日举行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与联合国外空司、欧洲空间局共同遴选的多个空间科学应用项目正按计划实施。对于其他国家航天员进入中国空间站开展实验,中国也一直持欢迎态度。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主任西莫内塔·迪皮波说,中国开放空间站是联合国“全球共享太空”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伟大范例”。

  葛天任表示,中国始终以开放的姿态同各国加强科技务实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长远利益,是中国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为全球科技治理提出的解决方案。

  “开放合作是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逻辑。在世界经济经历深刻调整变革之时,只有开放才能使不同国家相互受益、共同繁荣、持久发展。作为国际社会积极、向上、建设性力量,中国始终以实际行动促进和平发展,积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以科技创新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处于动荡变革期的国际关系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丁明磊说。

  (原文链接: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2-12/01/content_25951975.html)

   人民网、光明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转载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