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于长宏(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
县域经济是以县域为整体单位进行独立核算的经济,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县域经济概念,2001年以来,中国的县域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据统计,2019年,全国县域经济总量超过39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经济总量的41%。县域经济是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它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巨大,没有县域经济的强盛,中国就不可能打赢脱贫攻坚战;未来,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中,它将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另一方面,中国县域经济体量庞大,基础条件差,科技创新动力不足,因此,发展县域经济的任务十分艰巨,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只有用科技创新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消除这种差距,才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广大农村地区的人民群众才有真正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近20年来,在科技创新引领县域经济发展上,新昌县已经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县域科技创新一颗璀璨的明珠。新昌县是浙江省一个山区偏远小县,面积100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43.2万。地理位置不占优势,水路、陆路交通条件差。改革开放40多年来,新昌县依靠科技创新政策,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实现了新昌经济的飞跃式发展。1978年全县生产总值1.06亿元,2020年已经达到461.46亿元,42年生产总值增长了435倍,2020年新昌县人均GDP达到15,453美元,迈入了初级发达国家行列。2016年,新昌县被命名为浙江省全面改革创新试验区,2020年摘得了中国城市创新百佳示范县市桂冠。作为一个资源少、区位偏的山区小县,走出了一条令人瞩目的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之路,为其它县域经济发展树立了标杆。新昌作为县域经济的科技创新模板,2014年以来其经验和模式一直在浙江省和全国推广。
科技创新是如何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新昌实施的科技创新政策有何独特之处?对全面、快速、绿色高质量地发展县域经济有哪些指导作用?有鉴于此,本文将深入研究新昌县域经济的科技创新模式,系统阐述科技创新管理政策在振兴县域经济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期为县域经济快速、高效、绿色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从研发经费投入看新昌模式
R&D经费与GDP的比值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R&D经费投入的多少。新昌县历届政府一直高度注重R&D经费与GDP的比值,深知R&D经费投入强度在县域经济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2006年新昌县R&D经费支出2.74亿元,比值为2.05%;从06年起,比值逐年提高,2014年至2020年,每年比值都高于4%。根据新昌县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新昌县投入R&D经费20.74亿,投入强度为4.6%,同比上升了0.6个百分点。
近15年来,新昌县科技创新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国均位居前列。至2020年底,每万人拥有专利量64.2件,较大规模企业产学研合作率超过96%,新产品的年增长率始终不低于50%。新增省级研发机构8家,开发省级新产品178项。京新药业被评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家企业入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百强。2020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数达221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702家,3家企业销售额过百亿,上市公司11家,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主打产品有11个。新昌县是首批国家创新型县,规模上工业新产品产值达245.9亿元。2020年其在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中位居第58。新昌县持续的研发投入模式,持续增强了科技创新的动力,带来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和腾飞。
二、从产学研创新体制改革看新昌模式
20世纪90年代,新昌县科技资源匮乏,依靠科技创新来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引进外部科技资源,新昌积极探索了与国内大学、研究机构共同创建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此后,为了进一步有效利用外部资源,新昌对各种资源进行了整合,优化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近年来,新昌积极探索利用高校资源借智发展的模式,一直在不断完善产学研合作模式,2014年前,大学和企业合作,在招揽人才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从2014年起,开始了企业、高校和政府三方协同创新的产学研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跨越发展、转型升级。
新昌在进行产学研创新体制改革过程中,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企业在运营管理、人才服务、科技创新等方面,时常感到力不从心。新昌县把握住“企业找问题、高校给方案、政府做服务”,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这一关键,新昌企业主动找出与同行领先企业之间的差距和存在的问题,花巨资请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提供解决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难题。十多年来,新昌制药、新和成公司等企业与浙江理工大学、中科院等高校院所密切合作,解决了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遇到的诸多瓶颈问题。同时,新昌县注重智能制造领域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为公司生产装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主的制造方式代替了人工加机械的传统制造方式。到2020年底全县已对204家企业和1600多条生产线进行了智能化改造,产品的智能化率达到80%;已完成了对209家企业和18,000台联网设备的数字化改造。
三、从人才兴县战略看新昌模式
自2011年起,新昌颁布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等方面一系列政策。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人才为先的导向始终不变,引才用才的政策不断更新。比如,引才机制更加灵活,为我所用,未必为我所有,让研究人员以科研成果形式入股,为设立博士后和院士工作站的科研院所提供资金支持等。2016年的“天姥英才”计划加大了引进创新人才的力度。2020年新昌县出台《关于深化“天姥英才”计划高水平建设人才强县的若干意见》和与之配套的操作细则,用人政策更加开放、优惠幅度更大、整体效应更强,共涉及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人才服务保障等6大块政策93项兑现事项。高层次人才政策中关于国家和省引进人才项目中有各类优惠政策,比如,国家级人才:自己主动申请入选,项目或薪酬资助500万元,国家及省奖励200万元,县配套奖励100万元,生活补助100万元;市外直接引进,薪酬补助300万元,生活补助35万元;引进创业项目,项目资助最高500万元。省级人才:自主申请入选,项目资助或薪酬300万元,省奖励100万元,县配套奖励100万元,生活补助60万元;市外直接引进,薪酬补助200万元,生活补助35万元;招揽创业项目,项目奖励最高300万元。关于国际顶级团队和高级人才主持的重要项目实行特事特办。
新昌县还设立了“天姥精英”人才项目,有各种优惠政策,比如:创业人才——A.奖励个人30万元,项目资助200万元;B.奖励个人20万元,项目资助150万元;C.奖励个人10万元,项目资助100万元。创业长期人才——A.奖励个人30万元,项目资助200万元;B.奖励个人20万元,项目资助150万元;C.奖励个人10万元,项目资助100万元。创新短期人才——A.最高薪酬补助75万元;B.最高薪酬补助60万元;C.最高薪酬补助45万元。
最近5年,新昌县不断优化引才计划,共引进国家重要人才10人、省高级人才15人,打造了3个省级创新创业团队;增加了10家院士(专家)工作站、6家博士后工作站;全县1万人中有2277位人才。
四、从打造综合服务平台看新昌模式
2020年以来,新昌积极谋划科技创新服务数字化新模式,探索政府、企业、高校、中介等众创共享的高质量创新路子,整合各种资源,精心打造了“众创共享科创云平台”,为县域经济腾飞再次注入科技创新活力。该平台上线以来,累计注册企业近700家,入驻专家3000余位,发布数字信息、新材料、通用航空等领域课题183项,644名人才通过平台提供服务61项,实现技术交易额近亿元,帮助企业成功对接创新课题168项,解决技术难题41个。科创云平台荣获2020年浙江省数据开发创新应用大赛(绍兴赛区)一等奖,众创共享激活了创新源头活水。
近年来,新昌政府有关部门深入企业、高校、研究院所调研,累计走访企业280家,具体分析查找产学研各个环节的难题,摸清各方需求底数,构建承载创新课题、创新专家、创新服务、政务服务、创新学院、产教融合、知识产权等七大核心模块的云平台,确保建好、管好、用好云平台,为各类创新主体开展工作、交流经验、获取信息提供主阵地。
新昌注重加强服务平台与省内外科技服务机构的密切合作,吸纳专业服务机构入驻,充分利用各地创客资源,实现各类服务机构优势互补与优化配置。目前,已招引入驻机构70多家,涵盖专利查询、科技金融、工业设计、项目申报等各类科技服务。通过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相结合,聚集平台主建方和共建方、科研院所、志愿者、企业研究院等众多服务资源与服务团队,构成线上线下结合的产业创新服务的生态综合体,让平台上集结的创新者群体成为创新命运共同体,形成“互联网+创客社区”创新服务新模式。新昌还围绕医药与保健品、胶囊、汽配、航配(飞机配件加工)、纺机、冷配等新昌支柱产业,以做强产业链为目标,以“补短板、强弱项、争引领”的创新为重点,线下线上滚动梳理汇聚创新要素信息,“一网打尽”创新资源。通过平台,企业课题发布模式由原来的“点对点”变为“点对面”,高效对接创客,全程服务创新活动,高效实现有序创新。依托云平台“产教融合”板块,实行“入企研究生”全过程痕迹化管理,为高校科研院所管理和评价考核创新人才提供第三方数据支撑,从而集产教融合管理评价为一体。
五、借鉴与启示
(一)研发投入是增强科技创新的不竭动力
未来,中国劳动力的成本优势将不复存在,将从人口红利转向创新红利,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只能靠创新,创新靠研发,研发靠人才和技术,人才和技术靠研发经费投入的持续支持。一个国家、一个省、一个县(市)的人均GDP、综合竞争力、创新指数等,和他们的研发经费投入力度紧密关联。从各国、各地的经验来看,一般来说,研发经费投入越大,创新能力越强,综合竞争力越强,人均GDP越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于县域经济来说,更是如此。一个不重视研发、不重视创新的县(市)或者企业,就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将来,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科技创新,县域经济也不例外,新昌之所以能完成从“制造强县”到“智造强县”华丽转身,就是不断在提高研发投入的力度,用“创新创造”代替“模仿制造”。
(二)产学研深度合作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高校和科研院所凭借其强大的科研和技术力量,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他们生产过程中的难题。高校向企业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堪称一箭双雕。一方面,企业发展的问题得到解决,拥有了所需技术和人才;另一方面,师生、科研人员到生产第一线锻炼,可以弥补实际应用技能的不足,获取他们所需的实践经验,科研成果能够及时地转化为新产品。
新昌县政府把为企业做好服务作为促进县域经济的头等大事,历届政府长抓不懈。助题破解更好服务企业发展的难题,坚持政府是企业和高校的“红娘”,不仅仅是穿针引线,而是持续给予优惠人才政策和大量科研资金的支撑,确保留得住高级人才,科研项目开花结果。新昌在产学研实践中,进一步优化产学研合作方式,在一些大型企业的引导下,中小企业的科研实力不断加强,形成了一套大、中、小型企业联动的科技创新的完整体系,带来了良好的县域经济效益。
(三)科技创新人才是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新昌虽然存在可耕土地少、区域优势少、自然资源匮乏、交通信息不便、人才资源缺乏等不足,但是新昌政府能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管理政策,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支持自主创新,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来吸引和汇聚人才,通过“内联外合,开放共享”搭建平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人才的作用,实现了县域经济的腾飞。
经济发展靠人口红利的时代已经结束,人才在科技创新创造方面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光明的未来,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还是一个企业都是如此。没有人才的聚集,就没有科技的进步,就没有新昌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才资源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资源,也是驱动县域经济发展和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的第一资源,县域经济发展要补好人才短板。
(四)打造综合服务平台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保障
新昌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平台工作,2002年新昌县就成立了“新昌县致力科技创新服务中心”。2014年决定建设功能更强、服务更全的科技创新创业平台——科创中心孵化器。新昌的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一直走在全市的前列,有的甚至在全省名列前茅,对发挥人才作用、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县域经济在发展中,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精心谋划,高标准打造聚智集资平台。按照员工社会化、设计服务专业化、设计方式数字化、组织模式网络化、运作管理平台化的建设目标,明确组织架构与工作思路,统一设计开发,分步实施应用,把云平台建设成为组织众创、服务众创、成就众创的重要枢纽。二是合力搭台,打造众创共享社区,把多方吸引创新机构、创新主体合力搭建科创云平台作为创新服务“走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三是数据筑台,探索创新融合新路径。组织动员各种创新要素,依托“大数据”实现从“线下产学研合作创新”向“互联网在线产学研众创共享”模式的升级。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
版权所有 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 - B体育IOS版下载安装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备号:京ICP备10036465号-1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