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金华1,刘凡丰2
(1.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南京近年来高度重视创新名城建设,打造紫东科创大走廊,争取更多创新平台和科技项目布局南京,把雄厚的科教实力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建议大力加强杭宁合作,充分借助南京等兄弟城市科教力量,共同引进世界级高端学术机构布局宁杭生态经济带。
一、杭宁经济科教发展比较
2021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了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这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9年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以来批复的第一个都市圈规划。由杭州牵头的杭州都市圈建设也在积极推进,安徽宣城、江苏宜兴、浙江湖州等周边城市是宁杭两城辐射影响力的“必争之地”。2016年发布的《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关于城市规模等级划分如下:上海为超大城市;南京为特大城市;杭州与合肥、苏州则为Ι型大城市。
关于杭州、南京谁是长三角综合实力第二大城市的争论时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从经济实力的比较角度,GDP是个简单明了的比较指标。杭州的GDP多年来一直高于南京。2000年,两市的GDP差距只有300多亿;2000—2008年9年期间,差距越拉越大,2008年拉大到1000多亿。2008—2015年,差距又变小,2015年只有329.4亿。2016年开始,差距又开始拉大,2019年拉大到1300多亿。如果换算为两个城市GDP的比值(例如该比值2001年为0.73,2019年为0.91),历年比值的波动就相对小一些,并可反映出20年来南京在不断追赶杭州。杭宁2019年常住人口分别为1036万、850万,杭州的人均GDP要稍落后于南京。
南京的科教实力十分雄厚,拥有高校5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12所,在校大学生人数80余万,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南京还有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以及部属科研院所50余家。相比较,杭州缺少大院大所,拥有高校4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2所,在校高校生约50余万人。
二、面向“十四五”,杭宁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
近年来,南京高度重视创新名城建设,把科教实力转化为经济实力。南京市以新型研发机构为抓手、企业为主体、人才为支撑、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实施“121战略”,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着力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体系。以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目标,打造紫东科创大走廊,推动紫金山实验室建成国家实验室、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建成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争取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和科技项目布局南京。瞄准综合交通、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技基础设施。实施自主创新登峰行动,支持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和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盟,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形成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
2021年1月1日,南京市委一号文件《关于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发布,这是南京连续4年发布以创新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南京从2017年开始推动“创新名城”建设,主要目标是将丰富的科教资源转化为产业创新优势。“十三五”期间,南京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从2.95%提升至3.8%,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4.1倍。2020年南京的GDP逆势增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8万亿元,可比价增长4.5%左右,增幅居GDP超万亿元城市前列,经济规模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前十强。2020年南京经济增速较快,一方面,有疫情之后复工复产速度较快的因素;另一方面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南京新兴产业、高新产业的快速发展。
杭州近年来高水平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主平台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持续深化“名校名院名所”工程,全力支持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西湖大学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快建设中法航空大学、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全力支持之江、西湖、湖畔、良渚等省实验室和阿里达摩院建设,以及浙大国际科创中心、中科院肿瘤与基础研究所、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等建设,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
面向“十四五”,杭宁两市都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贯彻科技自立自强要求,突出“四个面向”。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阶段,杭州与南京等长三角西边城市的相互交流和深度合作尤为必要。
三、几点建议
首先,深化杭宁合作,促进长三角城市合作形成网络化格局。2004年南京市建委研究室陆玉龙同志就注意到宁杭一线发展的特殊性。长三角城市群以沪为主,宁、杭为辅,形成沪宁、沪杭、宁杭三个城市发展轴,其中沪宁、沪杭“两边”较强,而宁杭“一边”沿线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城市化明显滞后。他认为,只有加快宁杭城市带发展,提升长三角西部区域经济强度,才能增强和发挥长三角城市群对中西部尤其是皖赣地区的辐射功能。2004年8月媒体报道了他对加强长三角弱势“一条边”的建议。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对该报道专门批示指出,“有关专家建议苏浙联手繁荣宁杭城市带应引起注意,可作为融入‘长三角’的新举措”。
浙江大学陈建军2005年发表的《长三角:从点轴发展走向网络发展——兼论杭宁发展带的建设》一文认为,长三角发展应从当时的“以上海为核心,以沪杭、沪宁线为两翼,各城市主要和上海形成紧密关系”的“点轴发展形态”,走向“各主要城市间建立直接联系通道、相互合作”的“网络发展形态”。陈教授指出,上海在长三角中的地位也没有哪一个城市可以替代,但是,强调上海的重要,并不等于说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应该以上海为中心展开,而是承认上海的领头作用和号召作用。要充分发挥长三角各主要城市的能动力量,强化各主要城市之间的联系,推进区域内要素流动的进一步“无障碍”化是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 这也决定了长三角必须走网络型发展道路。陈教授认为,利用在计划经济时代已经形成的各省区的中心城市,如南京、杭州、苏州、宁波等城市的相对完整的社会经济及政治功能和它们的辐射力量,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的多动力机制,通过加强网络建设,密切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只有密切杭宁城市联系,加快杭宁发展带的建设,变长三角点轴发展形态为网络发展形态,才能缩小沪杭宁之间各边的差距,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杭宁高速公路(G25)2004年9月开通,杭宁高铁2013年7月开通,两条大动脉的开通为宁杭一线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2019年3月江浙两省曾共同编制《宁杭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上报国家有关部委。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强化南京都市圈与杭州都市圈协调联动”。
2008年安徽加入了长三角合作机制。杭州不仅要主动加强与南京,也要加强与合肥等市的合作。G60科创走廊规划2.0版(沪嘉杭)延续了沪杭线的点轴发展形态,2018年升级的G60科创走廊规划3.0版向苏湖宣芜合拓展,所构建的扇形发展形态,将会加强长三角西边城市间的合作。
其次,杭州应充分借助南京的科教力量,建设三大科创高地。2021年1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和北京市科委在京发布《2020全球城市基础前沿研究监测指数》报告。报告围绕基础前沿研究的主体、主要内容以及生长点,从研究前沿热度指数、突破性成果、高被引科学家等三个方面构建了基础前沿研究监测指数的逻辑模型并进行监测分析。报告显示,中国有北京、上海、南京和合肥4座城市入选TOP20城市,分别排名第3、第7、第9和第16。南京在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排名第6名,物理学领域和农业科学、植物学和动物学领域等2个领域均排名第9名,生态与环境科学领域排名第10。合肥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领域排名第5名,在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和物理学领域2个领域分别排名第9和第10。
南京市的高校数量不是特别多,但不乏实力颇强的高校。例如,东南大学是我国信息技术领域的强校。2018年公布的全国第四次学科评估中,该校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三个一级学科评估中得分为A等级。在信息技术领域,东南大学拥有毫米波、移动通信、生物电子学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另外还建有光传感通信综合网络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专用集成电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CAAD)国家专业实验室。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校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科研实力也较强。另外,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在生命科学领域,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在材料科学方面都有不俗的实力。
近年来,北京、陕西、湖北等地知名高校既在江苏也在浙江设立了面向产业未来发展需求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南京高校在江苏多市建有分校或研究院,个别高校也在深圳等地设立研究院,但是鲜有在浙江设立产业技术研究院。这反映了杭宁两地缺乏相互了解,例如像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在浙江的知名度相当低。这可能由于20年前杭宁之间缺直通的高速公路、铁路,两地之间人来人往存在很多的不便,现在交通虽然已经改善,但是交往的深入、信任的建立还需要若干年时间。杭州市政产学研各界应该积极主动加强与南京的合作交流,充分借助兄弟城市的科教力量。
最后,向全世界征集高端科教项目,落地宁杭生态经济带。目前长三角各地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学术机构来本地设立研发机构,其中多数项目的立项、建设历程有较多偶然性,特别依赖人际关系。较大比例的项目注重名校名人效应,例如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院士既是北京、上海等地人工智能领域科研机构的领导人,又是南京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要建立一种长期相对稳定的高端科教项目引育机制,改善宁杭生态经济带,特别是杭州乃至杭州都市圈的发展相对缺乏高水平科教机构的现状。例如,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或者杭州都市圈兄弟城市建设若干个占地几百亩、几十万建筑面积的校园,通过大规模广告方式向全世界征集高端科教项目。特别鼓励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长三角高校与国外一流理工高校合作举办。该校园附近最好有方便的社区生活和优良的基础教育机构,以有利于引进和留住优秀人才。大规模的征集广告发布是对杭州科技创新工作的宣传,同时该类项目将作为一个窗口和渠道来充分展现、有力提升杭州科教的国际化程度。
本研究受杭州市软科学项目“G60科创走廊的发展态势及杭州的角色”(20190834M13)、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教育政策专项课题“上海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研究”(2020-Z-R05)支持。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
版权所有 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 - B体育IOS版下载安装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备号:京ICP备10036465号-1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