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尼泊尔科技创新合作浅议

日期:2020-04-09        来源:《科技中国》2020年第三期pp.49-54

字体:【

  文/许鸿(云南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本文介绍了尼泊尔科技发展概况、尼泊尔国际科技合作概况以及与中国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情况,梳理了中国与尼泊尔科技合作方式及重点领域,分析双方合作需求,提出进一步推动中国与尼泊尔科技合作的建议。

  一、尼泊尔科技发展概况

  2018年,尼泊尔人口2900万人,GDP为288亿美元,研发支出占GDP的0.3%左右。其财政预算支出1/4来自外国捐赠和贷款,联合国将其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作为一个不发达国家,尼泊尔科技发展严重依赖外国援助。

  尼泊尔的科技管理部门是科学技术和环境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作为其中一个部门,负责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的制定、科技活动和项目协调管理、科学技术传播和普及。尼泊尔建立了许多研究实验室(中心),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以及国内外科研合作主要围绕国家实验室(中心)开展,主要研究机构有国家医药实验室、环境与农业政策研究中心(CEAPR)、应用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尼泊尔科学技术学院、尼泊尔农业研究委员会、健康科学研究所(BPKIHS)和国家医学科学院(NAMS)等。尼泊尔全国有5所知名大学,有40多个工程学院。加德满都大学( Kathmandu University)是尼泊尔排名第一的大学,也是尼泊尔最顶尖的工程学院,下设工程学院、科学院、医学院等7个学院。加德满都大学工程学院研究方向有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网格计算等领域,拥有数字图书馆、机器视觉实验室、生物绿色能源实验室、水动力实验室、cad/cam实验室、发动机燃烧和气化实验室。 尼泊尔主要通过实施五年计划来发展国家科学和技术。从1956年实施首个发展计划,到目前为止尼泊尔实施了多个科技发展政策。尼泊尔科技发展战略主要侧重于:一是最大限度地调动自然资源和基础设施,并以需要为导向在科技领域建立新的机构;二是根据国家需求,私营部门转让、调整和利用外国技术;三是建立完善的科学家和科研机构研发工作机制,以科研活动提升竞争力;四是通过科技领域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可持续利用资源来提升普通人的经济水平、促进社会发展。

  二、尼泊尔与各国开展科技合作概况

  1956年尼泊尔和日本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后,日本一直以赠款、贷款、多边援助和技术援助的形式帮助尼泊尔发展科技。两国签署了《技术合作协定》《航空服务协议》《关于向日本派遣尼泊尔工业工人进行工业培训项目和技术实习项目的备忘录》等合作协议,涉及专家、研究团队、志愿者、机械设备等。从1969年到2005年,日本通过官方发展援助(ODA)方式援助尼珀尔2867亿日元,日本国家合作署(JICA)共派遣1424名专家、873名日本青年海外协力队员(JOCV)和57名高级志愿者前往尼泊尔,培训3521名尼泊尔人。2018年,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与尼泊尔政府签署了改善加德满都谷地的整体供水服务的技术合作项目。

  瑞士政府通过瑞士发展合作署(SDC)启动了各种援助尼泊尔发展项目。尼泊尔是瑞士全球援助的16个优先国家之一。1962年成立的巴拉朱工程技术学院(BTTC),标志着瑞士为尼泊尔提供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开始。 巴拉朱工程技术学院已培训了约1万名青少年。瑞士发展合作署在1982年建立了吉里(Jiri)技术学校(JTS),作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另一个里程碑,JTS已为尼泊尔培训了6000名年轻人。在瑞士政府及有关部门协助下成立的技术指导培训学院(TITI)已经成为尼泊尔的卓越技术培训中心。

  2016年,尼泊尔科学技术院(NAST)和德国波茨坦的高级可持续性研究所(IASS)签署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合作谅解备忘录,总部设在德国波茨坦的高级可持续性研究所(IASS)将提供人员、资源、科学专业知识、技术援助,并获得尼泊尔科学技术院仪器和大气观测站的使用权。目前,高级可持续性研究所正在加德满都山谷开展两项研究计划,旨在更好地了解和解决尼泊尔的空气污染问题。

  大概有60万印度人长期生活或定居在尼泊尔,其中包括职业医生、工程师和电信技术人员,两国长期保持着高水平的科技合作传统。印度和尼泊尔于1991年11月成立了B. P. Koirala印度—尼泊尔基金会(B. P. Koirala India-Nepal Foundation ,以下简称BPKF),为高层次的学习、研究、其他教育活动、在职培训及管理者、商人、计算机等专业人士在各个领域的访问和交流提供资金支持。BPKF还承担了组织文化项目、研讨会和会议,资助书籍翻译和出版、研究等活动。自2013年1月以来,BPKF每月都会组织当地知识精英参与对话交流活动。尼泊尔同印度签署的能源贸易协议(PTA),允许出口电力至印度市场。2014年,两国在水资源开发、电力贸易等多个领域达成了合作协议。

  尼泊尔政府和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于2017年9月在日内瓦签署了关于高能物理及相关领域科技合作的国际合作协定,长期确保尼泊尔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参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研究项目的机会。根据该协议的规定,尼泊尔科学技术部将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进行合作,具有特殊专业知识的尼泊尔的科学研究所和大学可以参与欧洲核研究组织的研究项目。这些研究项目包括实验和理论物理、加速器和探测器工程以及计算机应用。

  三、尼泊尔与中国科技合作现状

  中国同尼泊尔山水相连,世代友好。两国自1955年建交以来,传统友谊和友好合作不断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更为中尼合作带来新的机遇。近年来,中尼两国经贸合作发展迅速,中国已连续两年成为尼泊尔第一大外资来源国;2017年两国贸易额接近10亿美元,同比增长11.2%;2017年,中尼签署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进一步带动两国各领域、多角度、全方位发展合作。

  2019年10月,应尼泊尔总统班达里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两国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双方决定,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联合国宪章》及睦邻友好原则基础上,将“中尼世代友好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中尼面向发展与繁荣的世代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口岸、公路、铁路、航空、通信等联系,共同打造跨喜马拉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深化贸易、旅游、投资、产能、民生等经济领域合作,加强教育、文化、传统医药、媒体、智库、青年等领域不同层级的交流与合作,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推动两国关系再上新台阶。

  (一)合作方式

  经济技术援助。由于尼泊尔科技比较落后,中国与尼泊尔科技合作的方式主要以无偿单向援助为主,辅以其他方式。2016年中国和尼泊尔两国签署了《中尼政府间过境运输协定》等一系列重要协议。其中根据《经济和技术合作协议》,中国将为博卡拉地区国际机场提供技术及金融支持;根据《关于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货物的谅解备忘录》,中国向尼泊尔提供32000台太阳能设备。

  共建技术转移中心和联合研究中心。2014年,由中国科技部和云南省共建的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在云南昆明正式成立。2015年在第一届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上成立了中国—尼泊尔技术转移中心。2016年,云南省科技厅与出席第二届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的尼泊尔科技与环境部部长代表团进行了工作会谈。2018年,第三届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的举行进一步推动和强化了尼泊尔与中国(云南)的科技合作与人才交流。2019年,“中国(浙江)—尼泊尔共建小水电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小水电技术培训班开幕式在尼泊尔加德满都举行。

  联合培养人才。2014年,中国—尼泊尔地理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尼泊尔加德满都特里布文大学举行,该研究中心由中国科技部资助、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和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联合共建。2016年,中国—南亚技术转移经理人培训班在昆明举行。

  共建园区。2017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尼泊尔工业区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平安集团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中尼友谊工业园框架性合作协议》,投资10亿美元在尼泊尔境内开发建设工业园区,主要引入国际国内能源产业、民生用品制造、整车组装(汽车、摩托车)、水净化处理、农畜产品加工、电子产品、新能源产业等实体生产企业。

  (二)双方科技合作重点领域

  环境保护和灾害管理。目前,在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与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合作协议等科技合作框架以及中国—尼泊尔地理联合研究中心支持下,中尼两国科学家联合开展了尼泊尔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遥感制图、野外考察与验证,以及山区居民生计、水土保持、山地灾害与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为跨境资源环境安全分析和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重要科学参考。此外,中科院中尼国际合作重点项目有“中尼典型山地生态系统遥感监测对比研究”、科技部科技援外项目“中-尼地理联合研究中心”建设、成都山地所一三五重点培育项目“南亚地缘合作关键资源环境变化过程与空间信息服务”。“中-尼地理联合研究中心”以喜马拉雅山南北坡为研究区,基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重点开展包括山地灾害、山地生态与环境监测、山区发展等在内的山地地理研究。因为地理位置上更近,在与中国各省区的科技合作中,尼泊尔非常看重与四川、西藏的合作。2015年1月,由中国科学院和特里布文大学共同建设的“第三极环境加德满都中心”成立。中尼两国充分利用 “第三极环境计划”在内的各种平台,不断加深两国科技合作。

  现代农业示范。2016年,中尼签署《推广优种杂交水稻和玉米合作计划》,项目为期3年,由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尼泊尔农业研究院合作完成。作为援尼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的重要内容,项目组从中国引进67个杂交水稻品种,经多次试验筛选出优秀品种在尼泊尔多地进行高产栽培示范,其中一个品种还通过了尼农业发展部种子质量管理中心的审定。杂交水稻增产效果明显,保守估算每一公顷能够为当地农民增收6万卢比(约合人民币3500元)。尼泊尔大米短缺严重,中国杂交水稻试验、推广意义重大,将助力尼泊尔实现可持续发展。四川省自然科学研究院承担了援尼泊尔项目“猕猴桃等特色水果标准化栽培技术合作研究与示范”,按照项目任务在尼泊尔国家园艺中心建设猕猴桃、葡萄新品种示范以及标准化栽培示范园。2016年,四川成立跨喜马拉雅研究中心并与尼泊尔战略研究院(NISS)等高端智库签署合作备忘录。“第一届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上,四川省产学研机构携“富硒红米杂交稻的选育”等8个技术合作项目参加了技术推介与对接。攀枝花学院与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就科技成果转化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此外,甘肃省科技厅成立了国际合作项目“甘肃省—尼泊尔马铃薯产业发展科技合作研究”。

  道路桥梁建设。2017年5月,中国和尼泊尔签署了《关于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备忘录中最为突出的是规划中尼铁路建设。建设中尼跨境铁路是两国领导人共同提出的战略合作设想。中尼铁路项目包括中国段和尼泊尔段。中国段从拉萨到吉隆县,由青藏铁路网延伸而成,全长700多公里,其中在中国的路段占4/5以上,预计2022年可以建成。2020年之后,中尼两国将再修建从中国吉隆县到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铁路。

  电信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中国和尼泊尔在电信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不断升级。2018年初,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与尼泊尔电信合作,开通两国跨境光缆,这意味着尼泊尔正式接入中国互联网。2019年初,尼泊尔与两家中国公司签约扩建4G网络。2019年7月,尼泊尔乔杜里集团(Chaudhary Group)与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了一项价值约1亿美元的协议,根据协议,华为将为尼泊尔4G网络的搭建提供价值1亿美元的设备,这些设备也将在未来帮助尼泊尔升级为5G网络。

  水利水电基础设施建设。继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建)在尼泊尔承建上塔马克西水电站项目、上博迪克西水电站修复项目、塔纳湖蓄水型水电站项目和迈拉目齐引水项目等12项工程后,2019年10月,中国电建又与尼泊尔政府达成20亿美元水电项目合作意向,双方签订了《关于开发塔莫蓄水式水电站的合作备忘录》和《马迪蓄水式水电站合作备忘录》,两个水电站装机容量分别为756兆瓦和156兆瓦。

  (三)合作需求分析

  自然灾害管理与防震技术需求。尼泊尔绝大多数建筑钢质材料质量较低,抗震能力极其脆弱,又因为尼泊尔处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对民生、灾后重建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着较高的合作需求。我国在应对自然灾害、提高减灾能力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和丰富的经验,双方在地震、地质、气象、水利、水文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合作前景,可通过地震监测台网、卫星遥感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切实帮助尼泊尔提高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和灾后救援、重建能力。

  医疗及疾病预防需求。尼泊尔医疗水平比较低下,约70%的健康问题和死亡都来源于传染病。在相对发达的城市地区,尼泊尔居民还面临着冠心病、流感、肺炎、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病的威胁。尼泊尔约30%的卫生投入依赖于包括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以及国际组织的援助。由于尼泊尔卫生人才、医疗高技术严重缺乏,对医疗人员培训和医疗技术有较高的需求。此外,尼泊尔人对传统医药的认同度比较高,但因加工产业生产技术落后,缺乏中成药研制和生产能力,虽然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也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近年来,尼泊尔政府对中医药发展愈加重视,除加大对中医药领域的投资外,还放宽外资投资政策以支持和鼓励中医药的发展。中国作为具有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的中药大国,具备先进的中药加工技术和强大的研发能力,可极大地满足尼泊尔对中药的需求,尤其在中成药出口贸易方面,对于市场需求较大的尼泊尔中药市场,我国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水利发电领域需求。尼泊尔电力短缺情况非常严重。尼泊尔装机容量为 824MW,电力峰值需求达1600MW,电力缺口接近 800MW。尼泊尔水电占比超过 90%,枯水期发电能力下降一半以上,需要从国外进口电力。尼泊尔只有 65%家庭通电,首都加德满都也要分区轮流停电,部分农村地区一天断电16小时,因此尼泊尔对水力发电有较高的需求。同时,可开发的丰富的水资源和优越的地理环境为尼泊尔的水电开发提供了大量机会,吸引了众多水电开发商的关注。尼泊尔政府在2016年通过了《缓解国民能源危机和发展电力的工作计划》,这项计划为电力改革和促进私营企业投资规划了路线。除能源开发,升级改造扩张输电线系统(需投资44.5亿美元)和送电系统(需投资20亿美元)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信息技术和网络合作。2018年,中尼陆上跨境光缆开通,标志着尼泊尔正式接入中国互联网服务。在尼泊尔这个近3000万人口的内陆国家,目前有接近100%的手机普及率和50%的数据流量业务普及率。随着互联网通讯技术在尼泊尔的推广,尼泊尔对移动通讯以及互联网技术和服务的需求也将增多。

  此外,尼泊尔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的需求较大,涉及电站、旅游业、公路建设等多个领域。中国产业体系完善,在资金、技术、经验等方面具有优势。双方可积极拓展在上述领域的深层次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四、进一步推动中国与尼泊尔科技合作的建议

  几千年前,中国和尼泊尔就通过茶马古道或南方丝绸之路建立很好的联系。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尼泊尔和中国的合作也得以大幅拓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议双方的科技合作可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化。

  深化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尼泊尔分中心建设。随着中国与尼泊尔的科技创新合作走向深入,中尼相关部门和机构建立了广泛和深入的线上线下合作关系与渠道,分中心建设可围绕中国重点优势产业、绿色能源、绿色食品、生物医药和健康生活目的地产业和数字经济建设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务实合作。

  水电与电力合作。尽管尼泊尔用于发电的水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尼泊尔发电技术比较落后,“电荒”问题仍比较突出。未来,中国水电企业可以考虑和尼泊尔在电力技术转移、水力发电站的修建方面加强合作,促进尼泊尔水电技术的发展,满足其国内稳定增长的电力需求。

  科技人员交流与培养。尼泊尔高校数量较少,且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为维持国家科研工作的需要,尼泊尔把培养下一代科学家、加强高等教育机构的研究/项目学习提上重要日程,加大了与周边国家高校的合作。近年来,尼泊尔与中国高校建立了非常好的联系,签署了多个合作备忘录,双方可在专家互访和联合科研等方面开展合作。尤其是进一步促进中国与尼泊尔青年科学家的人文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合作。

  现代农业科技合作。农业在尼泊尔经济中居重要地位,尼泊尔86%的国土为山地,80%的人口以农业为生。尼泊尔主要农作物有稻谷、玉米、小麦,经济作物主要是甘蔗、油料、烟草等,但因为农业科技落后、综合灌溉设施缺乏、现有沟渠维护不当等多种原因,农业总产量不高。通过充分利用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这个平台,积极推进中尼科技交流,与尼泊尔农业科技部门建立技术转移协作网络,专家团队传授农业发展的经验、提供技术支持,并针对尼泊尔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进行农业技术援助。

  医疗及疾病预防合作。由于尼泊尔医疗水平比较低下,中国可考虑为尼泊尔培训医护人员,向尼泊尔援助及出口医疗设备。此外,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由于境内海拔高度变化形成多种多样的地理与生态环境,其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并具有特色,有些草药在国际市场上甚至是稀缺产品。针对尼泊尔人对传统医药的认同度比较高的现实,中国药企可考虑充分利用高原植物的多样性,在尼泊尔建立大型生产基地并提供中草药栽培技术,促进双方中草药产业共同发展。

  通讯技术领域合作。尼泊尔在众多领域对外资开放,为了向投资者提供全方面便利,政府颁布了多项优惠政策,并成立了尼泊尔投资委员会和尼泊尔工业局。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引导下,尼泊尔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中资公司,共同推动尼泊尔经济发展。目前,尼泊尔信息技术和网络服务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中国有关信息技术公司应加大与尼泊尔的合作,开展相关工程承包业务。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